洛阳师范学院是一所地方师范院校,如何构建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体系,这既是地方师范院校的共性问题,也是我校的个性问题。这一教育体系首先要求以“师范”为主体,即在人才培养上要形成以人文文化为底蕴的特有的知识结构;其次,这个体系是开放的、兼容的,要有地方文化部门的参与和支持。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文文化遗存对师范院校的人文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师范教育的任务是要培养传承和创新人类优秀文化的教育人才,这就要求师范院校一定要注重和善待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一般来说,文化传统表现为地方性,传统文化表现为民族性。对文化的传承往往从地方文化开始,要让地方文化融入民族文化从而进行文化创新才是目的。地方文化作为地方的人来说,就是基因文化。这是形成不同地域人的不同心理与性格的东西,只有注意到这一点并发挥其优势,地方师范院校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例如:洛阳师范学院所处的文化圈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不少来洛的专家说,河洛文化的特点是海纳百川,从容大气。而河洛文化的总体特色是它超前的源发性,这便于培养人的超前意识。洛阳为天下之中,是人文鸿祖伏羲堪破宇宙奥秘的“一画开天”之地,是文明出现的源头。儒学从这里兴起,道学从这里产生,佛学从这里传播,洛学在这里奠基。我国古代教育也曾有洛阳太学独领风骚数百年。洛阳为九朝故都,为王者之里。这些作为历史文化的丰厚的积淀和底蕴,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已经作为一种精神,深深扎根于河洛人的心目之中。由此而培养起来的人文素养,正是植根于本土文化、具有做广大适应性的教育植被。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在教师教育上,注重地方历史文化,依托历史文化底蕴是培养自主型教师,是培养教师的自我责任感,是传承爱国之情的必由之路。为此,我校特成立了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以更好地“坚持师范精神,强化科学教育,立足综合拓展,继、成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