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河洛文化研究 > 河洛教育

伊川书院--理学的策源地

   伊川书院,位于洛阳南百里处的伊川县鸣皋镇,它始建于北宋,原名伊皋书院,是中原三大书院之一。伊川书院在培养人才和弘扬理学思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教育发展史和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程颐,北宋河南洛阳人,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是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为了便于著书传道,程颐于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上书宰相文彦博,希望将洛阳城南10公里处--——龙门山胜德庵上方寺附近的“荒芜无用之地”,拔给他作为学田,以供著书讲学资用。文彦博满足了程颐的要求,把自己在伊川鸣皋镇一处庄园赠给了他。鸣皋镇南望九皋山,东临伊水。《诗经》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因而得名。程颐就在文彦博所赠的庄园上建立书院,正房五间为讲堂,东西厢房各3间,是弟子居住的地方,大门一间,匾曰“伊皋书院”。另有宅田10亩,粮地10顷,以赡生徒。自程颐创建伊皋书院至去世的20多年间,他长期在书院著书讲学,他的思想体系和著述及其传道活动大多在伊皋书院完成,故被称为“伊川先生”。书院兴办后,四方学子,云集程门,“讲易传、授理学”,求教者日夕盈门,“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程颐所传之道,就是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洛学”,它对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建立起了奠基作用,具有开创之功。程颐的寿命比程颢长20多岁,从事讲学和传道的时间也就远远超过其兄,二程弟子中的大多数学生为程颐的学生,而程颐的教学传道活动又多在伊川书院进行,可以说伊川书院是理学的策源地之一。
 
  程颐、程颢两兄弟的直传弟子有很多,较有名的有80余人,大多有史可查,其中吕大临、杨时、谢良佐、游酢被称为“程门四先生”。程颐去世后,他的弟子不遗余力地传播并发展洛学。宋室南迁后,文化中心也随之南移,二程的弟子将洛学流传推广到南方。其中对正宗洛学南传起重要作用的就是杨时(号龟山),“载道而南,一时学者翕然从之,尊为正宗。”他长期从事讲学,并建有东林书院。洛学由杨时南传这一支的师承关系是: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朱熹是二程的四传弟子,他以二程学说为本,兼取诸家之长,才使得“程氏所传之学始发明无遗蕴”,最终集理学之大成,完成了对旧儒学的改造。这样,自二程到朱熹经过众多弟子的传播和发挥,终于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新儒学思想体系,被称为“程朱理学”。南宋宁宗末年,统治者开始尊崇理学,程朱理学取得正统官学地位,成为取代汉以来传统旧儒学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到了近现代,理学作为官学虽早已成为历史,但在长时期崇尚理学的背景下所形成的各种礼仪、规制,大都沿袭下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一部分。如有关生育、婚娶、丧葬等方面的乡风民俗,不少仍是《朱子家礼》之制。其他如现在所说的“天理难容”、“理该如此”、“理所当然”等,其实都是理学的影响或造就。所有这些,若追根求源的话,就不能不追到二程,追到传播其学说的伊川书院。
 
  伊川书院作为私人讲坛胜地,对理学的形成和传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对今天的教育以及思想文化的形成仍有借鉴价值。
 
  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8月18日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