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下称中心)是河南省第一个旅游方面的协同创新中心,中心获批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标志着我院在智慧旅游领域进入了省内高校的前列。

 
  教育部于2012年4月24日正式发布“2011计划”实施方案并开展协同创新中心的申请认定工作。“2011计划”又称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两项重点工程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对应国家“2011计划”,河南省组织实施了“河南省协同创新计划”。目前,按照“河南急需,国内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总体要求,河南省共开展了三批申请认定工作。2014年6月,由洛阳师范学院牵头的“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经过专家组评审在全省27个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入选河南省第三批协同创新中心获准立项的8家单位之一,获省财政资助800万元。
 
  中心以洛阳师范学院为牵头单位,以河南省旅游局、中国电信河南省分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河南大学等政府、科研院所及高校、行业主管和骨干企业为合作参与单位,有效聚集各方创新要素和资源,重点围绕旅游云平台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打造、智慧旅游标准体系构建、虚拟旅游体验等方向及相关产业开展科学研究、产业化和人才培养及相关机制体制创新,全面提升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学科、科研、服务四位一体的创新能力。
 
  中心下设有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发展咨询委员会。其中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张怀西、发展咨询委员主任委员为吴季松、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为魏小安。
 
  中心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高校的人才、学科、科研平台等创新要素与行业企业和相关部门高度集聚和深度融合,逐步构建需求导向、要素完备、体制畅通、创新高效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切实增强高校创新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目标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中心成立一年来,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人才培养
 
  中心启动卓越经理人、卓越导游与国际领队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已培养本科生80名;中心与惠普联合培养3+1创新人才,已培养本科生18名;中心与河南大学联合培养人文地理学、旅游管理学、区域经济学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已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5名,硕士生22名。中心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办中原经济区首届智慧旅游人才培训班,为行业培养各类智慧旅游专业人才60名。
 
  (二)科学研究
 
  中心于2015年1月获批河南省旅游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于2015年3月获批智慧旅游与物联网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于2015年8月获批河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获批智慧旅游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个,研发“豫西农事”等旅游商品10项,完成“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省部级奖励4个,发表论文80篇,其中SCI、EI、SSCI收录数量34篇,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项。
 
  (三)队伍建设
 
  中心成立后,依托旅游管理、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等6个校级重点学科,地理信息科学等1个新兴交叉学科,6个校级创新团队,获批“河南省智慧旅游关键技术研发”等省级创新团队2个,“国家旅游局旅游青年专家、河南省社科优秀学者”等省部级人才计划4人,引进高层次人才20人。目前中心拥有全职固定人员64人,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2人。
 
  (四)学术交流
 
  中心成立以来,先后主办、承办和联办了2015自贸区专家座谈会、“深呼吸•大健康”国土经济论坛、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洛阳论坛、县域智慧旅游发展论坛、“古丝路起点,新思路体验”洛阳论坛、“智慧旅游,协同创新”洛阳论坛、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等学术活动12次,中心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35次,与境外机构合作研究项目4项,邀请专家指导20次。
 
  (五)社会服务
 
  中心主任梁留科教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智慧旅游是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题中之意”、“河南融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河南建设自由贸易区”等提案4项。中心与洛阳市旅游委合作建设洛阳智慧旅游城市,并开发了栾川乡村旅游、来孟津耍吧旅游云服务平台,设立云台山、清明上河园等智慧旅游产业示范基地9处。依托中心成立的河南开元盛世规划设计研究院,已承担“临颍县旅游总体规划”等规划项目6项。
 
  (六)运行管理
 
  中心与7家理事单位构成中心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形成“理事会—中心主任—创新平台—创新团队”的四级组织管理体系。设中心主任、中心副主任、创新团队负责人、科研骨干、办公室主任、科研秘书、实验室主任等岗位。中心成立了顾问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中心理事会审议通过了《洛阳师范学院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运行管理暂行办法》、《中心章程》、《中心人事管理办法》、《中心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为中心持续、有效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打造旅游智库,发展智慧旅游——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一周年工作纪实
 
  2014年8月,在社会各界、各部门的共同支持下,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以洛阳师范学院为牵头单位,以洛阳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旅游局、河南大学、中国电信河南省分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等政府、科研院所及高校、行业主管和骨干企业为合作参与单位,有效聚集各方创新要素和资源而成,中心主任由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教授担任。作为河南省首个旅游方面的协同创新中心,它搭建了院校与政府、行业、科研机构科技攻关的产学研用结合的高层次平台。自中心成立以来,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协同创新效果显著,社会影响力稳步提升,对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学科平台及实验室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2015年1月,以中心为平台申报的旅游管理专业获批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获经费支持120万元。2015年4月,“智慧旅游与物联网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被河南省发改委批准为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2015年6月,“河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获批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基地。2015年7月,中心研究员程金龙入选国家旅游局第三批旅游业青年计划专家培养对象。2015年9月,张瑞玲教授领衔的河南省智慧旅游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团队获批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当前,中心已初步建成虚拟旅游实验室,与洛阳市旅游局共建的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与河南电信共建的丝绸之路实验室、与艺术设计学院共建的智慧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实验室正有序推进。
 
  二、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2014年12月,中心承担了《许昌襄城县百灵岗旅游小镇总体规划》、《许昌襄城县紫云山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2015年4月,依托中心成立的“河南开元盛世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获批。同月,中心签约《孟州市长店村新农村规划建设引导点实施方案》、《西峡云华蝙蝠洞旅游风景区提升策划》项目。2015年6月,中心与南阳市大自然梦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南阳市大自然梦想城旅游开发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6月,中心参与北京世纪千府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孟州市新农村建设规划》项目。7月,中心参与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登封市白坪乡“美丽乡村”概念规划》项目。8月,中心签约《临颍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
 
  三、人才集聚高地效应明显。
 
  中心自组建起,即聘任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担任中心顾问委员会主任,原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吴季松担任中心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席科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代表杜晓帆担任中心首席专家。在5月4日举行的中心理事会会议上,中心组建了专家委员会,委员包括南开大学李天元教授、华侨大学郑向敏教授、青岛大学马波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张辉教授、陕西师大孙根年教授、北京联大张凌云教授、上海师大高峻教授等,为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洛阳师范学院旅游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智力支撑,以上专家已先后到校讲学。
 
  四、政产学研联动机制形成。
 
  中心在发展过程中,与七家理事单位: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代表处、河南大学、河南省旅游局、洛阳市人民政府、中国电信河南分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高效协作机制。为引导智慧旅游产业良性发展,中心设立了智慧旅游产业示范基地,与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嵩山少林寺武术馆、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重渡沟景区、洛阳故县水库风景区合作共建智慧旅游景区,与河南黄河迎宾馆、郑州未来康年大酒店合作共建智慧旅游饭店,与河南旅游集团合作共建智慧旅游旅行社,与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共建智慧旅游规划企业。同时,中心积极投入洛阳师范学院与栾川、嵩县、襄城、洛宁等县的校地合作,为地方旅游发展献计献策。
 
  五、政府旅游智库效应凸显。
 
  中心成立以来,着力于通过论坛总结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思考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先后成功主办、承办和联办了2015自贸区专家座谈会、“深呼吸•大健康”国土经济论坛、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洛阳论坛、县域智慧旅游发展——洛阳论坛、古丝路起点,新思路体验——洛阳论坛、智慧旅游,协同创新——洛阳论坛、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洛阳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师生作品暨旅游商品设计展、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高级研修班等活动,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科学网、中国科协网、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网、河南省教育厅官网、河南卫视旅游频道、《中国旅游报》、《中国科学报》、《河南日报》、《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商报》等媒体对相关活动进行了广泛报道。中心主任梁留科教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智慧旅游是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题中之意”、“在河南设立自由贸易实验区”、“河南有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的优势”等多项议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的多项意见和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引起新华网、人民政协网等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5月11日,《中国科学报》头版以《关于设立河南自由贸易区的愿景与建议》为题,3版以《设立河南自由贸易区开创改革开放新格局》为题整版报道中心主任梁留科代表河南,在2015年自由贸易区专家座谈会上提议设立河南自由贸易区。
 
  六、智慧旅游科研成果增多。
 
  中心以服务中原经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以解决企业、科研机构、行业领域智慧旅游的重大问题为导向,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所合作、校校合作,初步构建了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科技创新体系。中心自2014年8月成立以来,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常态下智慧旅游驱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研究”、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科研究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河南段发展战略与产业布局研究”、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河南省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框架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河南省科协河南省科技场馆建设项目“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建设研究”、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河南沿黄黄金旅游带智慧旅游研究”、“河南省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竞争力提升研究”、“河南省世界文化遗产虚拟旅游体系研究”10余项。中心与科学出版社签订了智慧旅游系列专著出版协议,在洛阳师范学院学报设立了智慧旅游专栏,智慧旅游软件开发及著作权申报正在进行中,中心2015年度开放课题已经发布。
 
  七、中心运行管理不断规范。
 
  为保障中心持续、有效的运行,确保中心建设目标的顺利实施,根据财政部、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相关文件精神,参照兄弟院校的做法,中心先后起草了《洛阳师范学院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管理暂行办法》、《中心章程》、《中心人事管理办法》、《中心人才培养办法》、《中心档案管理办法》、《中心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中心科研奖励办法》、《中心经费管理办法》、《中心实验室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相关规章制度已通过中心理事会审议。为有效传递信息,展示中心形象,中心的网站已经建成,并上线运营。
 
  智慧旅游是一项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的工作。中心将向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战略发展要求,围绕旅游云平台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打造、智慧旅游标准体系构建、虚拟旅游体验、智慧旅游孵化器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产业孵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交流,推进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的战略合作和协同创新,形成“校政行企多方联动、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办学新格局。中心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高校的人才、学科、科研平台等创新要素与行业企业和相关部门高度集聚和深度融合,逐步构建需求导向、要素完备、体制畅通、创新高效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切实增强高校创新和服务能力。通过3-5年的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河南省旅游发展的智库,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高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