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平定“营州之乱”相关人事补略
――以出土墓志材料为中心
赵振华 孙红飞
编辑部:请造一个字:(米工),替换文中1处,并取消()。
摘 要 武周“营州之乱”对国家政治军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武则天为确保东疆局势安定,派大军东伐并遣道师祷祀岳神祈求神兵助阵。朝廷连年用兵,将士征战边隅,伤亡惨重。近百年来洛阳、西安、山东等地出土参与讨击契丹叛乱和与之有关的重要人物墓志16方,其中多数是武将,也有文官和道士,以其不同的身份和各自担负的责任,为研究这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起因和过程提供了鲜活的人物资料。
关键词 营州之乱;平定;墓志人物;武周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整理与研究”(编号:10BZS016),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项目“新见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整理与研究”(2009-JD-0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振华(1949-),上海人,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武周朝都督赵文 失政,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乱起营州,攻城略地,破坏生产,祸害百姓,震荡华夏。近代以来,洛阳、西安、山东等地出土了当时遭遇祸乱、参与平定和与之有关的人物墓志16方。墓志人物中既有参与讨击契丹叛乱最高统帅神兵道行军大总管武懿宗、二十八将李多祚、阳玄基,高句丽族军人首领高质、高慈,又有地方县令王德表和请神兵助战的道士侯尊师等。身份官职不同,职责任务各异。除了侯尊师南赴衡山道场,多驰骋于卢龙、辽西,惟高质高慈父子渡辽远讨,孤军 入高句丽故地,陷身孤绝不救之境而毙于顽敌之屠戮。本文以墓志记述为中心兼及相关资料,以参事人物的鲜活经历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为序,充实战乱与平息的历史细节。
一 守武州别驾李寂
原是一位低秩文官,在泽州高平县尉任上,颇有治绩,被调往营州:“时营府初建,林胡不庭,剑及蓟门,檄飞榆塞,帷幄之任,是伫清人。营府都督赵晦远籍高风,思筹急务,奏议军事,帝曰尔谐。慷慨宣明主之威,谈笑却贤王之阵。加上柱国,又任许州扶沟县丞。”[1]这个赵晦就是赵 ,又称赵文 ,请求皇帝调来李寂的地方首脑。营州为上都督府,下设诸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七品下;参军事五人,正八品下。就李寂先后所任县尉、县丞看,大概在都督府做参军事一类小官,居然有劳赵都督上朝廷争取来营府,固有其特长。《旧唐书・契丹传》云:“万岁通天中,万荣与其妹婿松漠都督李尽忠,俱为营州都督赵 所侵侮,二人遂举兵杀 ,据营州作乱。”[2]《新唐书》记载了叛乱的具体日期: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壬子,契丹首领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陷营州,杀都督赵文 。”[3]由此志可见营州地方始终很不太平,赵帅十分关注本州军务和当地情治。所谓“侵侮”云云,大概是作乱的一个口实。
二 大弘道观主三洞法师侯尊师
出身地方官员家庭,龙朔二年(662)在郑州崇灵观出家,拜师中岳太一观刘合尊师、嵩阳观黄尊师,研习道经,操行逾坚,德业惟峻。高宗永隆二年(681),皇家于洛阳置弘道观,有制博召名德,侯尊师应制而居。营州叛乱初起,为了出师得胜大军凯旋,朝廷利用佛道两家的宗教法力祈求神明庇佑,武皇冀请五岳主尊遣天神之兵助役。颇得赏识的侯尊师于东都奔赴南岳衡山道场,奉为皇帝虔修法事,仰祈神兵天将大施法力冥助却敌:“通天年,契丹叛逆,有敕祈五岳恩请神兵冥助,尊师衔命衡霍,遂致昭感”[4]。同时听命于朝廷互动密切常作法事的华严宗师康法藏在洛阳布置观音像行道,持诵“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以保护自己破灭敌人。“此神兵之扫除,盖慈力之加被”[5]。武则天迷信天意鬼神,祷祀岳神祈求神兵助阵,以法师“诅咒”敌寇为求胜法宝。试以今日观之,是事国家政务如同儿戏。
三 大总管李多祚
两唐书有传,东北 族酋长,骁勇善射。少以军功历位右羽林军大将军,前后掌禁兵、北门宿卫二十余年。大将军裴行俭知人善任,麾下有一批智勇双全的名将:“其在军麾,择帐下之士,则有张知运、薛讷、阎敬客、甘元 、裴思谅、王智方、吕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