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考古

当前位置:首页 > 河洛文化研究 > 河洛考古

唐乾陵令宗瑾墓志跋

 

唐乾陵令宗瑾墓志跋

 

 

赵振华

 

    宗瑾墓志近年出土于洛阳。志主系南阳宗氏后裔,出身世代官宦之家。学优从政,历州参军事、州司法、通事舍人,转王屋县令、迁乾陵令、常州长史等职。以开元五年十月终于洛阳县福先寺,十一月葬于洛阳北邙山。墓志由其老朋友祠部员外郎姚弈撰文。文献记载的宗姓人物以及全国出土的宗姓墓志都非常少,这方墓志既扩大了知见南阳宗氏的视域,又是唐代名相姚崇第三子姚弈遗文的首次问世,凸显了墓志的补史功用和文献价值。

关键词  宗瑾;姚弈;唐代;墓志

 

 

墓志青石质,63厘米见方,楷书25行,满行25(图一),近年发现于洛阳邙山。墓志主人宗瑾是不见于文献记载的刺史级人物,撰文者姚弈虽有才名而无片文只字传世。这方最近面世的墓志以其新鲜的人物和绝世的文章,引起大家的注意。

 

  墓志原文与书法

 

唐故常州长史宗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瑾,字彦叔,南阳安众人也。源系殷汤氏,启周伯均之仕汉,共理于九江;豫之使吴,结好于二国。门传冠冕,代有英贤。曾祖韶,陈巴州别驾员外、散骑常侍。祖义,唐上柱国。父行谟,唐左羽林卫长上、上柱国。君山岳之秀,璋之姿,早擅家声,少闻时誉。学优可以从政,历试先乎自迩。解褐调补代州参军事,述职卿军,能令公喜。选授泽汾二州司法、扬州大都督府仓曹参军。名高岑,价重陈蕃;三郡赖其匡济,六条资其画诺。迁通事舍人,转河南府王屋县令。束带立朝,夷夏伟其辞令;弦歌出宰,远近归其政术。复迁乾陵令,改为常州长史。园陵之任,已屈马卿之才;邦国之功,更伫王祥之化。骥足将展,龙山尚遥,奄遘沉疴,便终大夜。与善之论,一何辽哉!春秋五十一,以开元五年岁次丁巳十月廿六日终于洛阳县福先寺三阶院。惟君孝悌因心,忠贞秉操,既乐山水,尤重风月。当时之好士莫先,季路之通财缅契,夷险不易,宠辱是齐。惟畴日之从容,悟生涯之倏忽。常论后事,愿祖前修,慕张霸之藏骸,韪梁鸿之卷席。巨鳞尚戢,击海之志介申;逸翮遽摧,冲天之望斯绝。粤以其年十一月丁酉朔廿四日庚申葬于洛阳北邙山之原。嗣子峤等营厥丧事,敬副先旨。故人祠部员外郎姚弈,交臂相失,拊棺为恸,登九京而伫想,萦万恨而兼怀。爰课不逮之文,庶传无愧之德。其词曰:

盛德允昌,荣名孔扬;弱龄好学,藻思成章。令问令望,为龙为光;谦以自牧,舍之则藏。历官内外,咸振声芳;见如披乐,别乃思黄。叔夜之树,宣父之墙;猗欤具美,于何不臧。辅仁虚说,与善难量;奄遘朝露,徒悲夏霜。已矣已矣,彼苍彼苍;泉扃永闭,垅柏空行。刻兹金石,式纪贤良。

观察墓志的书法形体,乍看是方正的楷书,工整稳重,润雅圆腴,气度大方。倘若逐字考察,可见通篇之中介入20多个隶书字体,如启、冕、有、上、公、州、其、国、心、莫、先、常、介、十、一、京、而、允、内等,这种情况无论是不经心的流露,还是着意为之,书丹者肯定擅长隶书。还有个别字为行书,如生、事、柏等,这种不统一的书风笔法在盛唐墓志书迹中还是相当少见的。

 

  宗姓人物

 

关于唐代的宗姓人物,目前我们所知甚少。《元和姓纂》记载历代人物15[1]《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也收录15人而已[2]。据《隋唐五代墓志汇编》索引,收录各地出土墓志5000多方而姓宗的只有6人[3]。近年新出有1方《唐陪戎校尉陈通妻宗氏墓志》[4],还有一方是《唐王氏墓志》[5]首题叙其夫姓宗而已。这些人物也多是南阳人,但是和宗瑾家族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由于文献缺乏和个人知见偏狭,目前难以寻找墓志主人的相关资料。

宗瑾历宦六政而卒,官至半刺,设其届满而迁,则莅职十八年,他五十一岁去世,也算官运亨通了。临了寄居于佛寺,可能是个宗教信徒。葬于邙山,也是身后的最佳归宿了。墓志记载的宗瑾家族世系如下:韶-义-行谟-瑾-峤。

 

  东都福先寺

 

唐代佛教寺院和信众互动频繁关系密切,游居寺院是士人习尚,精舍既是官赋闲者排遣郁闷心绪、修身养性的临时地居所,悲田养病坊又是僧尼救助济贫、施医治病慈善机构,是罹患疾病者疗疴医恙、觉悟生死的理想去处。宗瑾也是个乐山水重风月的风骚人物,忽然得了重病,上著名寺院请僧医疗疾、礼佛参禅。奈何沉疴早及,惜于开元五年(717)十月廿六日“终于洛阳县福先寺三阶院”。以往洛阳出土《唐河南府河南县主簿崔程墓志》(贞元十五年,799)记载,志主于贞元十四年秋九月辛酉,“卒于东都福先之佛寺”[6]也是身体不好而前来求助于宗教驱魔消灾忏法除病的。

关于福先寺的历史,温玉成先生梳理文献实地考察率先研究[7]王振国先生亦有论述[8]大福先寺原名“太原寺”、“魏国寺”,咸亨元年(670),天后武则天(624―705)于其生母(太原王妃杨氏)位于东都教义坊的旧宅所立。约于永隆元年(680)以后下令将太原寺由教义坊迁移至积德坊。垂拱三年(687),改为魏国寺。天授元年(690)九月九日,武则天称圣神皇帝,明年将太原寺改名大福先寺。她撰《大福先寺浮图碑》记载:楼阁式寺塔高16丈,房屋1200间,是一座规模宏大的著名寺院。寺有“三阶院”,传布三阶教。吴道玄画地狱变,有病龙最妙。中外高僧如玄奘、法藏、菩提流志、阿你真那、地婆诃多、善无畏、义净、志辩、道丕等皆在此寺译经或宏扬密教,阐发律学,传播三阶教。后成为对日本影响极大的律宗传播中心。大约在元和(806820)年间,裴度重修福先寺。五代至宋代,寺貌完好。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洛河泛滥,福先寺及大塔被毁。其后乡民将寺中残存文物北移数里,重建“古唐寺”,在今唐寺门村。清代、民国曾修葺之,当代又重修。

唐代佛教多宗派,三阶教是其一。是教非常重视来自社会的捐助,于寺院设置财库名为“无尽藏”,然后再将这些施舍物布施给贫下众生[9]救治病人是福先寺三阶院从事医疗事业的悲田功德之一。

 

  墓志记载的乾陵和管理官员

 

乾陵是大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帝武则天的夫妇合葬陵。

朝廷设置有专门管理帝陵的衙署。据《新唐书・百官志》,宗正寺领陵台、崇玄二署,“诸陵台令各一人,从五品上;丞各一人,从七品下……掌守卫山陵。凡陪葬,以文武分左右,子孙从父祖者亦如之;宫人陪葬,则陵户成坟。诸陵四至有封,禁民葬,唯故坟不毁”。天宝“十载,改献、昭、乾、定、桥五陵署为台,升令品,永康、兴宁二陵称署如故……陵台有录事各一人,府各二人,史各四人,主衣、主辇、主药各四人,典事各三人,掌固各二人,陵户各三百人,昭陵、乾陵、桥陵增百人。诸陵有录事各一人,府各一人,史各二人,典事各二人,掌固各二人,陵户各百人”[10]玄宗据祖先之亲疏远近、帝位之虚实短长,明确规定了当时管理山陵机构为台、署两个等级,乾陵为台。《唐六典》有关于陵台令之设置及其品阶的记载:“献陵、昭陵、乾陵、定陵、轿陵、恭陵署:令各一人,从五品上;丞一人,从七品下;录事一人;陵户。陵令掌先帝山陵,率户守卫之事;丞为之贰。”[11]台令、署令,简称令。

高宗始葬至唐亡,期间200余年,依唐制,官吏三年易任,则管理乾陵的令丞一级官员就有很多,然而能够在传世文献中检索出来的却极少。据不完全统计,唐代墓志中有关乾陵的记述和驻守的陵官也很少。宗瑾卒于开元五年,他大概在开元初年前后担任过乾陵署令。

1998年陕西乾县出土《大周忠武将军守左千牛卫将军庞同本墓志》(长寿二年,693[12]记载,垂拱元年,朝廷擢拔庞同本为左千牛卫将军,引升内殿,赐坐于榻,武后亲自询问将军出身履历,对他说:“卿是先帝旧臣,颇闲供养,委卿乾陵宿卫,俞往钦哉!”老将领兵防守宿卫八年,至长寿二年八月四日病死于任上,终年六十九。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洪庆村出土的《大周行乾陵令独孤思贞墓志》(神功二年,698[13]记叙朝廷擢拔志主为“乾陵署令”,以万岁通天二年(697)正月卒于乾陵衙署的官舍,春秋五十六。当时处于中野的陵园依傍梁山且“台阁巍然”。以往洛阳出土《唐徐州滕县主簿王慎疑妻张氏墓志》(开元廿二年)[14]记载,张氏系乾陵丞张玮的女儿。以往西安出土《唐守左金吾卫翊府中郎将李镐墓志》(乾元元年,758)[15]叙志主于天宝末为朝廷“乾陵使”,安史之乱叛军攻陷长安,战死于城中。以往西安出土《唐道州长史尚弘简墓志》(咸通八年,867)[16]记载志主年轻的时候由于精通国家衙署太常寺官员所具备的各项礼仪,朝廷“授宗正乾陵丞”,参领陵寝之事。

以往陕西出土《大周珍州荣德县丞梁师亮墓志》(万岁通天二年)[17]记叙志主生平比较特别,他平民出身,家富于财,浪迹江湖学得一身本事。高宗朝为太子东宫衙署左春坊别教医生,精通草药。他又是个粮商,为边塞运输大批军粮,于永隆二年蒙授虚衔上柱国。高宗驾崩后参与缮修园陵,成绩很大。垂拱二年,武则天下令在非朝廷官员中选拔人才,梁师亮因建设乾陵的功劳披上官裳,去做隐陵署丞。乾陵依山为陵,规模宏峻,工程浩大,梁师亮鼎力协助官府为服役百姓解决了一些吃饭和看病问题,才开通了自己的仕路。志主去世后葬于“雍州城南终南山至相寺梓谷信行禅师塔院之东”,隋僧信行是三阶教的创立者,梁家大概都是教徒。

以往洛阳出土《唐怀州诸军事怀州刺史韦泰真墓志》(垂拱四年)[18]所记载的有关高宗入葬以前的乾陵建设,十分引人关注。韦氏为京兆世家,仪凤三年(678)在户部郎中任上参与恭陵覆土工程。永淳二年(683),主持营建中岳奉天宫,得高宗、天后赐物加官。是年(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崩。嗣圣元年(684),摄将作大匠,与吏部尚书、山陵使韦待价驰赴乾陵,营造山陵。白天亲临现场而指挥,夜晚思念皇恩而哭泣,以致积劳成疾,病终不瘳。文明元年(684)八月庚寅礼葬高宗,至当年冬(光宅元年,684),地宫和陵园工程才完全结束。

 

五、姚弈的碑志作品

 

此公为名相姚崇第三子,两唐书有简短的记载,附于其父列传之后。姚崇精心培养姚弈,行事谨慎,恪守礼法。自右千牛进至太子舍人,做官逐级升迁,习知吏道。开元中为睢阳太守、太仆卿;开元末为礼部侍郎、尚书右丞。天宝元年,宰相牛仙客病重,姚家侄子姚闳强迫他举荐姚弈为宰相。小人干政引发玄宗震怒,姚闳坐死,姚弈贬为永阳太守,去世[19]姚崇的三个儿子名:彝、异、弈,字下半部结构相同,都从“廾”,然而有的文献却写作“奕”。

姚弈“清白为事,文章著名”[20],然而检《全唐文》和《全唐诗》,皆不见其作品。此前我们只是知道他于开元年间曾经写过几块墓碑。高僧道岸律师以开元五年八月灭度,诸门人皆极一时之选,知名弟子们“荷导蒙之力,怀栝羽之恩,思播芳尘,必题贞石,乃请礼部侍郎姚奕为碑纪”[21]其实当时姚弈不过是个从六品的祠部员外郎,升迁为正四品的礼部侍郎是开元二十三年的事情。后人的追述,往往缀高衔以推崇。《唐高行先生徐师道碑》,“姚奕撰序,贺知章铭,徐峤之正书”[22]立于开元十一年四月。《唐陈州刺史陶公碑》,“唐姚奕撰序,张升铭,徐浩书”[23]立于开元二十年。

这三块墓碑目前仅知其名而未见其实。墓志说,宗瑾辗转于福先寺三阶院病榻时,祠部员外郎姚弈错过了和知心朋友见面的机会。老朋友辞世后,他的儿子们依照父亲生前的指示料理后事,姚弈前往吊唁,心里悲痛,“拊棺为恸”,宗峤等恭敬地请求他为父亲撰写墓志。如此看来,姚弈撰于开元五年的《宗瑾墓志》是保存于今世的唯一作品,展示了他较高的文学功力。为了增强墓志的文学色彩,作者在结构文辞时,采用以散文叙事,以骈文称颂的方式。虽然散骈相间,文采飞扬,但是关于志主生平事迹,却落墨甚少,于其妻室也不置一词,给人以花繁果稀之感。堆砌华丽的辞藻褒誉志主,流于虚饰,这也是盛唐时期墓志文学的一个普遍现象。

原载《乾陵文化研究》(六),三秦出版社,2011

 

 

 

[1](唐)林宝撰,岑仲勉校记《元和姓纂》,中华书局,1994年,第338页。

[2]傅璇琮、张忱石、许逸民编撰《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中华书局,1982年,第327

[3]吴树平、吴宁欧编《隋唐五代墓志汇编》索引,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01页。

[4]中国文物研究所、千唐志斋博物馆编《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叁)•千唐志斋(壹)》上册,文物出版社2008年,第28页。

[5]赵君平编《邙洛碑志三百种》,中华书局,2004年,第251页。

[6]洛阳古代艺术馆编《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12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53页。

[7]温玉成:《洛阳大福先寺考察》,《洛阳考古四十年――1992年洛阳考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328332页。

[8]王振国《龙门石窟与洛阳佛教文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96200页。

[9]张国刚《佛学与隋唐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75页。

[10]《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中华书局,1975年,第1251页。

[11](唐)玄宗撰李林甫注《唐六典》卷一,《诸陵署》,中华书局,1992年,第400页。

[12]高发《浅谈武周忠武将军庞同本墓志铭》,赵文润 辛加龙主编《武则天与咸阳》,三秦出版社,2001年,第220-225页。

[13]毛汉光《唐代墓志铭汇编附考》第十三册,(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2年,第1223页。

[14]《隋唐墓志汇编・江苏山东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王慎疑妻张氏墓志》,第40页。

[15]王仁波主编《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一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49页。

[16]《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二册,第112页。

[17]《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一册,第74页。

[18]《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6册,第151页。

[19]《旧唐书》卷九六,《姚崇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3029页。《新唐书》卷一二四,《姚奕传》,第4388页。

[20](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二五二,苏《授姚弈太子舍人制》:“黄门:中散大夫行鸿胪寺丞上柱国夏县开国公姚弈,循环礼舆,若谦柄,清白为事,文章著名,宜外景倩之才,更拜当时之秩。可行太子舍人,散官勋封如故,主者施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二册,第1126页下栏。

[21](宋)赞宁《宋高僧传》卷一四,《唐光州道岸传》,中华书局,1987年,第338页。

[22](宋)赵明诚:《金石录》卷五,《唐高行先生徐公碑》,金文明校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7页。

[23](宋)陈思《宝刻丛编》卷四,《四库全书》第68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1987年,第2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