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考古

当前位置:首页 > 河洛文化研究 > 河洛考古

唐张正则、张知实父子墓志研究

 

[摘 要]墓志记载中晚唐时期官僚张正则、张知实父子生平行事,或于史有征。德宗朝,官军合兵进讨蔡州节度使吴少诚叛乱之后,薛诬陷张正则粮草不济,遭贬,气殁于阳江县。张知实得宰相王播举荐,屡刺州郡;勤于考史,著《历代帝王承统记》,可以证补正史记载。石匠韩师复是晚唐时期活跃于洛阳,为石刻、墓志书丹、镌刻的专职匠人,以刻工娴熟,技艺精湛而常勒名于石,是唐代平民社会生活史上难得的石工师傅。

[关键词]唐代;张正则;张知实;墓志

 

2002年,洛阳邙山出土了一方唐代郡守级官吏张知实墓志,以此为线索,检寻到以往出土的其父张正则墓志,此将志主生平初作研究,以补苴两《唐书》之失载。

张正则志,盖题楷书4行,行3字:“唐故赠陇西县太君李氏墓志”志长50、宽48厘米,楷书24行,满行23字,拓本见于著录[1]。 张知实墓志长62、宽60厘米,楷书33行,满行33字。二志偶有别字,为便于行文,厘定、标点于下:

 

    墓志原文

 

(一)  张正则墓志

唐故赠著作佐郎张府君及夫人赠陇西县太君李氏葬墓志

嗣子朝议郎行侍御史上柱国赐绯鱼袋知实撰上

公讳正则,字叔度,煌人。由后魏太常博士湛而下,六代生德裕。高宗、天后朝为御史,历三院,换司刑外郎。以雪冤死,为酷吏所排,出袁州司马,事久而明,入为少大理。大理生景,为昭应丞,赠吏部郎中。郎中生载,为成都府双流县尉。公乃双流府君次子也。由明经入仕,始为宋州单父县尉,调改陕州灵宝县尉。贞元中,浙江观察使王尚书纬总盐铁事,以公领职,课用大集,将奏而尚书殁。吴少诚反,诏以兵环蔡,用薛为粮草使,固辟公为判官,未几而少诚赦。朝廷责前运粮不理事,密自解祸,而移败于公。得不坐,而公贬为恩州阳江县尉。之粮不续,实公之未至也,可知其冤乎。公竟以愤积不平,气殁于贬所,享年五,盖贞元十六年十二月十日也。会昌初,天子郊天,告即位,即卒事,加恩群臣。以子故,诏赠公为著作佐郎,赠夫人为陇西县太君。太君系宗室淮安王神通六代孙,宋州单父县令洪钧之女,以元和九年三月十九日终于汝州。初,公之丧自南归,权葬于巩,太君以殁之年权葬于汝。至会昌元年岁在辛酉十月丁卯朔七日癸酉,嗣子知实奉公及太君之丧,合于河南府洛阳县清风乡郭村之原,从龟筮之言也。呜呼!公之孝友忠恕之德,享重名于绅,太君之婉淑慈惠之道,彰令誉于姻族,而禄与寿皆不称也。如此皆报施之理,独不集于吾先哉!知实衔哀事,仅具年月日时,以志于石。

 

(二)  张知实墓志

唐故朝请大夫使持节金州诸军事守金州刺史上柱国张府君墓志铭并序

    守右散骑常侍周敬复撰

府君姓张氏,讳知实,字冠仁,陇西敦煌郡人也。生于贞元己巳年,以大中三年二月十七日感疾遘灾,启手足归全于金州官舍,享年六十有一。哀哉!曾祖景,皇昭应县丞,赠吏部郎中。祖载,皇成都府双流县尉。考正则,皇陕州灵宝县尉,赠著作郎。妣陇西李氏,赠陇西县太君。府君生而孝敬,冠而文敏,力仁游艺,无所不学。于交游然诺之间,其心豁如也。行成乡党,名闻京师,顾青紫可以俯拾,而进取未尝先速。视戚促于早成者,非君所知。吴越富山水,多茂树名园,每得达士佳侣,逐胜探奇,方舟并驾,殆忘所诣之远近。故袖文趋贡,比辈流为晚。宝历二年,相国杨公司春闱,以状副,登上第,名声籍甚。凤翔王司空,奏授秘书省校书郎,充节度巡官,迁协律,转观察支使,由支使迁奏记。词精思敏,缓急无滞,笺毫在前,不闻谈笑。以是职居诸侯府者,莫不心服。除府青州,复奏充旧职,转大理评事。后宰相、领盐铁使籍其贤,奏署巡官,使于边。既复命,得边地之沃,兵之羸壮,山川之形,军储之赡乏,陈于所知,如指诸掌。职罢,调授洛阳尉。不逾月,为洪州观察使罗公奏,迁监察御史,充团练判官,转副使。郡府之事,悉以属之。及府变,新廉帅坚欲留署。会浙右卢公表为观察判官,诣府始三月,入拜真御史。未几,京兆府上请,为司录参军。又未几,检校司勋员外郎兼侍御史,为平卢军节度副使,仍赐绯鱼袋。尽诚所奉,休问洋洋,推善举直,物论滋盛,擢授侍御史。道以中立,直而不回,为权臣怒不辅己,竟出为房陵守。公奉诏怡然,若趋历华级。至其境,汲汲求理,车未及下而人已受赐,不期年而政成。尝病前代兴亡继统之事,虽载在史册,而繁文羡帙,学者难究其要。时因政简,遍阅群史,自三代已降,迄于隋唐,勒成三卷,目曰《历代帝王承统记》。迨兹罢郡,厥功乃就。归闲邓之临湍,屏迹人事,高卧云水,琴诗自娱,乐不知厌。居逾年,拜成都少尹,地远秩散,途惟险艰,人多唁词,公无愠色。且曰:“吾平生酷喜者,琴书二事。天下言琴,必先举蜀;诗人之思,发乎山水,山水之优,莫先三峡。是行也,适足资吾之嗜耳。”会昌六年,迁金州刺史,大道始夷,公议方泰,群思举得,诏书将下。以公之才之业,而不得大其位;以公之仁之行,而不得永其寿。福谦与善之说,使人不能坚白于善恶间,悲夫!尝著诗赋文表,集成三十卷,斯亦立言之极也。

夫人河东薛氏,皇蓬州刺史顶之女。子四人,长曰保承,次曰保训,嗣子曰保胤,次曰保望。保承娶汾州刺史杨女,保胤举进士。女五人,长适进士萧;次出家;次适襄州节度推官、协律郎于德奋;次曰,曰瑰。贤妇令子,蓬首在疚,棘心典丧。以其年六月二日,葬于河南府洛阳县清风乡郭村,从先著作之茔,礼也。以敬复契深曩昔,保承等泣血缄诚,以斯铭见托。其铭曰:   

善善恶恶兮孰究穹苍,颜不永兮跖寿而康;哲人其萎兮芝折兰伤,东周之原兮洛水汤汤。佳城郁郁兮岗连北邙,夫君一闭兮厚夜何长。

荥阳郑繁书,韩师复刻字。

 

    张正则家世与生平

 

一般说来,唐代墓志开首先叙主人之族系来源,张正则墓志却略而不言,直叙后魏太常博士张湛为其先人,是公《魏书》、《北史》有传[2],为河西著姓。墓志续云:湛“六代生德裕。高宗、天后朝为御史,历三院,换司刑外郎。以雪冤死,为酷吏所排,出袁州司马,事久而明,入为少大理。”这段公案见于《旧唐书・李峤传》:“时酷吏来俊臣构陷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礼等三家,奏请诛之,则天使峤与大理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覆其狱,德裕等虽知其枉,惧罪,并从俊臣所奏。峤曰:‘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诏入,转凤阁舍人。”[3]李峤与张德裕等以职责所系,为蒙冤者申张正义,竟受朝廷排斥,遭遇相同。

正则、知实二志所记景、载、正则之职官同。正则卒于贞元十六年(800),45岁,与永泰中(765-766)“好谈经济之略,尝以王佐自许”,时人号为“四夔”的崔造、韩会、卢东美、张正则[4]非一人。

合二志所记,张家世系如是:湛……德裕-景-载-正则-知实-保承,保训,保胤,保望。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清河东武城张氏本出汉留侯良裔孙司徒歆,该支入唐有:“洽,魏州刺史。宥,扬州长史。兖,虢州刺史。载华,兼御史中丞。正则。知实字冠仁。保望字渭叟。”[5]墓志与文献所记张氏本支之先族不同,正则以上父祖之名讳不同,职官有异。除了《新唐书》所载世系可据志纠正外,也有个别问题需作进一步之研究。

正则志云:“贞元中,浙江观察使王尚书纬总盐铁事,以公领职,课用大集。将奏而尚书殁。”可见正则干练于吏事。王纬,太原人,两《唐书》有传[6]。

正则志云:“吴少诚反,诏以兵环蔡,用薛为粮草使,固辟公为判官,未几而少诚赦。”其背景为自中唐始藩镇脱离朝廷自立,王朝政局混乱,社会动荡。李希烈死后,李的属将吴少诚先是拥戴朝廷授命的淮西节度使陈仙奇,后于贞元二年七月杀陈,自为留后。德宗无奈,授其以申、光、蔡等州节度使。贞元十五年(799)少诚以兵反,被削夺官爵。官军合兵进讨,累战累败。朝廷只得于贞元十六年十月尽复其官爵[7]。王纬本拟奏张正则领职盐铁“课用大集”之勋绩而升迁,惜尚书之亡殁竟为其人生之一大转折。正则受薛诬陷,遭朝廷贬斥,心绪抑郁不平,愤懑而死于恩州阳江,时于少诚之赦未足二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薛为“温州刺史”[8]。

正则之妻“系宗室淮安王神通六代孙,宋州单父县令洪钧之女”,两《唐书》有李神通传[9]高祖李渊从父弟,起兵反隋,立功封王。李洪钧正史无载。

知实志云:“会昌初,天子郊天,告即位,即卒事,加恩群臣。以子故,诏赠公为著作佐郎,赠夫人为陇西县太君。”《新唐书・武宗纪》云:“会昌元年正月己卯,朝献于太清宫。庚辰,朝享于太庙。辛巳,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10]是年(841)武宗皇帝于南郊祭天后普赏臣宰,时知实53岁,为郡守级四品官员,据其品秩,亡故之父母可依例封赠官职品阶,其父之赠官著作佐郎为从第六品上阶[12]。“若内命妇,一品之母,为正四品郡君。二品之母,为从四品郡君。三品四品之母,并为正五品县君”[11],其母邑号,皆加太字。

正则卒于贞元十六年(800),葬于巩县;其妻卒于元和九年(814),葬于汝州。其子知实于数十年后之会昌元年迁双亲之柩,合于河南府洛阳县清风乡郭村之原。清末以来,记载葬于清风乡的墓志逾70方,其地域大致明确,其中亦有葬于郭村者[13]。

 

    张知实生平及其他

   

知实青年时期徜徉于吴越山水,日融其间,游览风光的爱好甚至一度耽搁了参加科举考试获取功名,“故袖文趋贡,比辈流为晚”。杜牧《唐故平卢军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云,病卒于开成二年(837)的名士李戡,生前曾“居江南,秀人张知实、萧、韩、崔寿、宋邢、杨发、王广,皆趋君交之,后皆得进士第,有声名官职”[14],是皆志主青春时期之“达士佳侣”。所以中年以后“拜成都少尹”时,同僚以为苦,他却觉得满足了个人投情山水置身自然怀抱的真趣,心向往之,反以为乐。

    知实志云:“宝历二年,相国杨公司春闱,以状副,登上第,名声籍甚。”此扬公乃杨嗣复(783-848),贞元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穆宗立,迁中书舍人,与牛僧儒、李宗闵、权德舆皆贡举门生。长庆四年(824)僧儒为相,令权知礼部侍郎,仅宝历元年二月,就选贡士68人,后多至达官。开成二年领诸道盐铁转运使,次年以本官同平章事[15]即所谓“相国”。张知实亦以登杨嗣复所主之礼部进士榜为显荣,墓志乃追述,以杨氏后来的高官美称说故事。

知实志云:“凤翔王司空,奏授秘书省校书郎”。敬宗朝前后,检校司空之王姓非一人,时唯王播于朝中掌权:穆宗长庆元年(821)拜为宰相,并领铁转运使。“敬宗即位,就加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罢盐铁转运使。”文宗大和元年(827)再拜为宰相,领使如故[16] 王播之荐擢,为知实仕途之始。志续云,“后宰相、领盐铁使籍其贤,奏署巡官,使于边”,这位宰相还是王播。

知实志记其于中青年时期仕途顺畅,屡获机遇,还得“洪州观察使罗公”、“浙右卢公”等上司提携,屡改职晋升,后“擢授侍御史”,是职为御史台之属员,“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17]。因恪守官箴,秉性鲠直而触怒权臣,由京官出为房陵郡守,即房州刺史[18]。勤于吏治,“不期年而政成”。且期间于公事之余暇,勤于考史著述,“遍阅群史,自三代已降迄于隋唐,勒成三卷,目曰《历代帝王承统记》”,惜未传世。秩满,赋闲于邓州之临湍县[19],“屏迹人事,高卧云水,琴诗自娱,乐不知厌”。未久,远赴成都府任少尹。“会昌六年,迁金州刺史”,于大中三年病殁于任上。

知实之岳翁薛顶,不载于史籍。知实之长子“保承娶汾州刺史杨女”,门户相当。《新唐书・艺文志》“杨注《荀子》二十卷。汝士子,大理评事”[20]。葬于关中少陵原的《蔚州刺史马纾墓志》由“朝请大夫使持节汾州诸军事汾州刺史杨撰”于会昌四年[21],所记官职与张知实志同,《全唐文》收录撰此志与《荀子序》[22]。知实之三子保胤,文采纵横,人材魁伟,尝于岭南为幕府掌书记,《全唐诗》收诗二首[23]。

已往洛阳还出土有张正则家族墓志2方,其一为《张茂弘墓志》,大中十年葬于邙山清风乡郭村,记其世系云:湛……景-载-正礼-茂弘-辛六、辛七、邹客、继继、进儿。茂弘尚有弟曰安节[24]。其二为《张进志》,大中十二年葬于邙山平乐乡王寇村,记其世系云:耳……湛……载-进(正德)-汉章[25]。由此可知正则辈有正礼、正德等亲兄弟3人。知实辈有茂弘、安节、汉章等堂兄弟四人。

 

    石匠韩师复及其他

 

就目前已知墓志材料而言,若《张正则墓志》由儿子执笔为父亲撰作墓志者,颇为稀见。张知实志由“守右散骑常侍周敬复撰”,是公之名屡见于两《唐书》而无传。大中四年(850)“十二月,以华州刺史周敬复为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洪州刺史、江南西道团练观察使,赐金紫”[26]。作为主考官之一,参与了一次考试作弊,大中九年“三月,试宏词举人,漏泄题目,为御史台所劾,侍郎裴谂改国子祭酒,郎中周敬复罚两月俸料,考试官刑部郎中唐枝出为处州刺史,监察御史冯颛罚一月俸料。其登科十人并落下。其吏部东铨委右丞卢懿权判”[27]。开成初,“其年,李固言复为宰相。固言与李宗闵、杨嗣复善,覃憎之。因起居郎阙,固言奏曰:‘周敬复、崔球、张次宗等三人,皆堪此任。’覃曰:‘崔球游宗闵之门,且赤墀下秉笔,为千古法,不可朋党。如裴中孺、李让夷,臣不敢有纤芥异论。’乃止”[28],陷入党派斗争,好职难求。开成三年,文宗以庄恪太子永“多过失,不可属天下,其议废之”。“御史中丞狄兼谟流涕固争,帝未决,罢。群臣又连章论救,意稍释,诏太子还少阳院,以中人护视,诛幸昵数十人,敕侍读窦宗直、周敬复诣院授经”[29],做太子的老师。杨绍复《授周敬复尚书右丞制》记其职官为“江南西道都团练使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右散骑常侍”[30]。

张知实志由“荥阳郑繁书”于大中三年。葬于咸通二年(861)的《唐郓、曹、濮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御史大夫杨汉公墓志》,亦由“将仕郎监察御史里行郑繁书”[31],两方墓志虽先后相隔12年之久,因笔出一枝而书体相同。

张知实志由“韩师复刻字”,此人习见于洛阳地区的石刻文字。葬于会昌四年(844)的《唐御史中丞苗缜墓志》,为“韩师复书三代讳并刻[32]立于大中七年的《再建圆觉塔志》,由“京兆少尹崔倬书,韩师复摸勒并刻”[33];葬于大中七年的《唐监察御史华公妻张夫人墓志》,为“昌黎韩师复书”[34];葬于咸通六年(865)的《唐守河南府阳翟县尉崔行规故夫人郑娟墓志》,由“韩师复刻字”[35];葬于咸通八年的《唐守河南府阳翟县尉崔行规与夫人郑娟合墓志》亦由“昌黎韩师复刻字并篆盖”[36];葬于乾符五年(878)的《唐韩绶墓志》,“镌字人韩师复”[37]。上述墓志均出土于洛阳,刻成年代先后相隔34年,可知韩师复是晚唐时期活跃于洛阳,为石刻、墓志书丹、篆盖、摹勒、镌刻的专职匠人,以刻工娴熟,技艺精湛而常勒名于石,是唐代平民社会生活史上十分难得的石工师傅。

 

 

 

[1]洛阳市文物工作编《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第668号《唐故赠著作佐郎张正则及夫人赠陇西县太君李氏葬墓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668页。

[2]《魏书》五二卷,《张湛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1153、1154页。《北史》卷三四《张湛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1265页。

[3]《旧唐书》卷九四,《李峤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2992页。

[4]《旧唐书》卷一三,《崔造传》,第3625页。

[5]《新唐书》卷七二下,《宰相世系表二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2712页。

[6]《旧唐书》卷一四六,《王纬传》,第3964页。《新唐书》卷一五九,《王纬传》,第4953页。

[7]《旧唐书》卷一四五,《吴少诚传》,第3945页。《新唐书》卷二一四,《藩镇宣武彰义泽潞・吴少诚传》,第6002页。

[8]《新唐书》卷七三下,《宰相世系表三下》,第3042页。

[9]《旧唐书》卷六○,《宗室列传・淮安王神通》,第2340页。《新唐书》卷七八,《宗室列传・淮安王神通》,第3527页。

[10]《新唐书》卷八,《本纪第八・武宗》,第240页。

[11]《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第1821页。

[12]《旧唐书》卷四二,《职官志一》,第1797页。

[13]赵振华、何汉儒:《唐代洛阳乡里方位初探》,第二章洛阳县,第二节清风乡,《洛阳出土墓志研究文集》,朝华出版社,2002年,第103-105页。

[14]《全唐文》卷七五五,杜牧:《唐故平卢军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四册,第3472页中栏。

[15]《旧唐书》卷一七六,《杨嗣复传》,第4555页。《新唐书》卷一七四,《杨嗣复传》,第5238页。

[16]《旧唐书》卷一六四,《王播传》,第4275页。《新唐书》卷一六七,《王播传》,第5115页。

[17]《旧唐书》卷四四,《职官志三》,第1862页。

[18]《旧唐书》卷三九,《地理志二》,《山南东道・房州》,第1546页。

[19]《旧唐书》卷三九,《地理志二》,《山南东道・邓州》,第1543、1544页。

[20]《新唐书》卷五九,《艺文志三》,第1512页。

[21]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会昌030号墓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231页。

[22]《全唐文》卷七二九,杨,第四册,第3333、3334页。

[23]《全唐诗》卷八七○,张保胤,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下册,第5318页。

[24]洛阳古代艺术馆编《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14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65页。

[25]洛阳古代艺术馆编《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14册,第80页。

[26]《旧唐书》卷一八下,《宣宗本纪》,第628页。

[27]《旧唐书》卷一八下,《宣宗本纪》,第633页。

[28]《旧唐书》卷一七三,《郑覃传》,第4492页。

[29]《新唐书》卷八二,《十一宗诸子列传・庄恪太子永传》,第3633页。

[30]《全唐文》卷七三三杨绍复,第四册,第3351页。

[31]洛阳市文物工作编《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第699号《唐郓、曹、濮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御史大夫杨汉公墓志》,第699页。

[32]洛阳古代艺术馆编《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13册,第188页。

[33](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七五,《唐四十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8月,第520页上栏。

[34]洛阳古代艺术馆编《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14册,第42页。

[35]洛阳古代艺术馆编《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14册,第119页。

[36]洛阳古代艺术馆编《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14册,第137页。

[37]洛阳古代艺术馆编《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14册,第186页。

 

(原载《碑林集刊》(十一),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