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洛阳 宋代墓葬壁画
自唐末五代时期开始,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墓葬形式――仿木结构砖雕墓。在经历了五代与北宋前期的完善和发展,至北宋中期开始,逐渐达到了应用的高潮。这种墓的结构形制,平面呈规则几何形,主要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和八角形等。墓室的构造,采用摹仿真实建筑的形制,用砖、石或雕刻、或拼砌、或彩绘出立柱、额枋、斗 、屋檐、门窗等建筑部件。有些还在每面室壁上雕砌或彩绘出现实生活的环境。在这些图画中,现实生活中的居家环境,如居室的陈设、饮食起居状态等,都会精细的、一一展现其中。特别是那些在墓壁上施彩绘画的壁画墓,它较之单纯的砖雕墓,能更形象、细腻的表达作者和使用者的意图,这对于研究当时的建筑、美术以及社会习尚等,都是弥足珍贵的。
洛阳是发现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最多的地区,到目前为止,发现达8座之多。它们对于研究洛阳地区墓葬壁画的发展演变和宋代社会习俗,都是可靠而珍贵的实物资料。下面针对洛阳发现的这8座壁画墓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 洛阳地区发现的北宋壁画墓概述
(一)、墓的形制与壁画内容
1、新安县古村壁画墓[1]P27-33 年代为神宗至哲宗时期(公元1068 1100年)。墓门南向,墓室为方形仿木结构的砖室墓。
墓室壁画:东壁为夫妇宴饮;北壁为妇人启门;西壁为砖雕格扇门;南壁正中为券门,门上绘翠竹小鸟。阑额上绘仙鹤流云。 眼壁绘牡丹花草。
2、新安县宋村壁画墓[2]P22-27 年代为神宗至哲宗时期(公元1068 1100年)。墓门南向,墓室为方形仿木结构的砖室墓。
墓葬壁画 甬道两壁绘版门;东壁为彩绘砖雕假窗;墓室壁画:北壁为五扇彩绘砖雕格扇门;西壁为彩绘浮雕的夫妇宴饮;南壁正中为券门,门两侧各绘一人。阑额上绘牡丹。
3、新安县梁庄壁画墓[3]P8-14 年代为哲宗时期(公元1086 1098年)。墓门南向,墓室为八角形仿木结构的砖室墓。
墓葬壁画:墓室东南、西南两壁各绘一手持骨朵而立的门吏,门吏身后为假山牡丹;东壁、西壁为夫妇单人单桌宴饮;东北、西北壁上部为彩绘砖雕直棂窗,下绘假山牡丹;北壁为彩绘砖雕版门;南壁为券门。
4、洛阳北郊邙山壁画墓[4]P37-51 年代为徽宗崇宁年间(1102 1106年)。墓门南向,墓室为方形仿木结构的砖室墓,东西两壁前部各有一方形耳室。
墓葬壁画 甬道两壁绘云纹和动物;墓室壁画:南壁券门两侧上部各有一彩绘砖雕假窗,窗下砖雕一桌,桌两侧各绘一椅,椅上绘一黑猫;东壁绘有一侍女、两幅卷轴挂画,并雕刻衣架、灯檠各一,灯盏上方绘两只飞蛾;西壁内容略同东壁;北壁已毁,仅存半幅幔帐。耳室壁画:东耳室绘三幅为备茶;西耳室绘三幅为备宴。 眼壁绘花草,有牡丹、莲花、苇叶、蔓草等。顶部残缺,似有云气纹。
5、嵩县北元村壁画墓[5]P37-42 年代为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年)墓门南向,墓室为八角形仿木结构的砖室墓。
墓葬壁画 甬道两壁各绘一手持骨朵而立的门吏;墓室壁画:东南、西南、东、西四壁为彩绘砖雕格扇门;东北、西北壁上部为假窗,下绘夫妇单人单桌宴饮;北壁为彩绘砖雕版门,南壁为券门。 眼壁绘十五幅孝子故事。墓顶部分下层一周绘八个瓶插牡丹,上层绘仙鹤流云,顶心绘一朵莲花藻井。
6、嵩县何村壁画墓[6]P109 年代为北宋晚期。墓门南向,墓室为方形仿木结构的砖室墓。
墓葬壁画:墓室北壁为彩绘砖雕假门,门两旁下方饰浮雕立状女侍各一,其上部为彩绘砖雕牡丹;东、西两壁各砌四抹格子门,门两侧有直棂窗;南壁墓门两侧亦有直棂窗,墓室内全为红白二色涂抹,绘出卷草、山水、人物等图案。
7、新安县李村1号宋四郎壁画墓[7]P49-51 年代为徽宗宣和8年(实为钦宗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墓门南向,墓室为八角形仿木结构的砖室墓,有仿木结构的彩绘门楼,门楼上方补间铺作间镶有铭砖。
墓葬壁画 甬道两壁前部有彩绘版门,后部有两幅砖雕孝子故事;墓室:东南壁上部为彩绘砖砌直棂窗,下绘牡丹;东、西两壁为彩绘砖雕假窗;东北壁为备宴;北壁为夫妇宴饮;西北壁上部为砖雕假窗,下绘纳贡;西南壁为杂剧;南壁为券门。斗 和立柱上均有彩绘。
8、新安县李村2号壁画墓[7]P51 年代为徽宗末年。墓门南向,墓室为八角形仿木结构的砖室墓,有仿木结构的门楼。
墓室壁画:东南壁上部为彩绘砖雕假窗,下绘牡丹;东、西两壁为彩绘砖雕假窗;东北壁为侍女簪花;北壁为妇人启门;西北壁上部为砖雕假窗,下绘纳贡;西南壁为梳妆;南壁为券门。斗 和立柱上均有彩绘。
(二)、壁画的制作工艺
自唐代到五代,墓室壁画的制作,通常都是先做一层地杖层,然后再在地杖层上抹上一层经过特殊处理的白灰泥浆,最后再在上面绘制壁画。这种经过多道工序处理完成的壁画,质地精良,可以长久流传。 但洛阳地区发现的这8座位于地下的壁画墓,却并非如此。其中除新安县梁庄墓的壁画下有一层厚0.2 1厘米的地杖层外,其余7座墓中都没有使用。壁画是直接绘在仅涂刷一层极薄白灰水的砖墙上,而颜料层(即壁画层)也非常薄。由于工序、工艺上的粗制简化,使得制做出的壁画极易起皮脱落,很不牢固。这说明墓葬壁画这一流行了千余年的绘画艺术形式已然式微,预示着其必然衰落的终极。
二、 壁画题材及其渊源
(一)、题材与渊源
洛阳壁画墓中出现的壁画题材,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芳宴。即以往墓室壁画中所说的“宴饮图”。宴饮图是汉魏南北朝时期贵族墓壁画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唐代一度少见,宋代再度盛行。在洛阳的8座墓中,有5座绘有开芳宴。
开芳宴有家庭和美、夫妻恩爱的寓意[8]P49-49。通常绘夫妇二人端坐一桌或分坐两桌,桌上置注子注碗、果品盘碟等物,侍从拥立周围服侍的场面。另外,与开芳宴有密切关联的庖厨图也是此时常见的画面。如新安县李村1号宋四郎墓和邙山宋墓中都有表现。而邙山宋墓中虽无宴饮场面,但却在耳室中绘有6幅与之有关的备酒备茶图。其实就是间接的庖厨图。
2、妇人启门、版门、格扇门。这类装饰的墓有6座,其中妇人启门2幅,版门3幅,格扇门1幅,它们都位于墓室正壁,即北壁。作画者通过这种装饰和布局,巧妙地向观瞻者暗示:门后尚有庭院[8]P54-55,揭示主人家大业大,殷实富有。
3、家具、日用品、装饰品。见于壁画中的家具,有桌椅、衣架、灯檠、梳妆架、曲足圆几、屏风、帷幔等;日用品有:杯盘碗盏、注子、剪刀、火炉等;装饰有:花卉卷草、卷轴挂画、假山。
宋代以前,墓葬壁画中出现的家具是根据内容画面的需要,作为辅助品出现的,如宴饮图中的帐架帷幔、几案和床榻,而北宋壁画墓中描绘家具,往往是表现的主题对象。如无人坐的桌椅、衣架等。它们有时会独占一壁。
假山与花卉是装饰家居环境的重要物品,特别是花卉,在北魏、隋唐时期的墓葬画中已出现,但仅仅是作为点缀。而在宋代,它们是着力刻画的一个主题。是为了突出舒适、优雅的家居环境,显示主人高雅的爱好和情趣。
洛阳的8座墓中出现的花卉品种很多,但若以频率计,数牡丹为最,每座墓都有多幅牡丹图。特别是新安县宋村壁画墓,墓中有近30幅牡丹作品而无一雷同。在其它地域的墓中,位于开芳宴图的对壁往往是一幅杂剧图,就如同一种定式。但在洛阳的开芳宴图的对面,牡丹图通常会替代杂剧图。可见当时洛阳人对牡丹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了对杂剧的欣赏,显示了一种极强的地域特色。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卷轴挂画在墓葬壁画中的出现。其中洛阳邙山宋墓的东西壁上各绘有两幅,是目前所见年代较早的一例。结合江苏淮安2号(杨公佐)宋墓[9]P43中曾出土的一件木质画轴,说明当时已有用卷轴挂画陪葬的习俗。可见绘画艺术在当时已经很发达,并成为大众普遍接受和应用艺术形式。
4、门吏。 通常是绘两男子手持骨朵分立于甬道或墓室内墓门两边。门吏出现于墓中,是在两汉时期,通常是绘于墓门以内的两边。北魏时开始把门吏绘在墓门以外,而且是一边绘两位。除了守卫之意,更兼有显示墓主显贵身份的仪仗作用。到了隋唐时期,则演变成在墓道两壁绘制长达几米或几十米的仪卫图。
5、孝子故事。曾是汉魏六朝时期宫殿、祠堂、石棺上经常的表现题材。但隋唐五代期间曾一度中断,至北宋开始再度流行。并随着历史的延伸,孝子事迹的增加,形成众多孝悌故事图画并存的格局。
6、杂剧。 即后世戏剧的前身。与其相似的形式,是汉代以来墓室壁画中常见的“乐舞百戏图”。新安县李村1号宋四郎墓中有1幅,位于开芳宴图的斜对面。
7、纳贡。新安县李村1号、2号墓。
8、梳妆。新安县李村1号、2号墓。
9、仙鹤流云。新安县古村壁画墓、嵩县北元村壁画墓。参照其它地区北宋墓室壁画的材料,这类题材是当时仍在流行的升仙思想的反映。
以上的内容可归纳为三大类题材:(1)、家居生活;(2)、伦理道德;(3)、吉祥图案。
(二)、发展与演变
以上三大类题材从内容到形式,基本上是汉魏六朝至唐代以来贵族壁画墓中惯用的。如家居宴饮、庖厨、乐舞、男女侍、升仙、孝子故事等。如果仅从表面上看,各个时期所使用的这些题材的内容性质似乎没有太多区别,但实质上它们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这是由于不同时期,各自推动产生这些墓葬壁画的理念形态的差异所造成的。
宋代之前,壁画的产生首先是宗教的、巫术的原因,其次是制度的原因。而在宋代则不同。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发达,平民阶层的经济实力得到空前发展,富裕的阶层逐渐扩大,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开始变大。这些影响是全方位的,当然也波及到了丧葬礼俗制度。
受等级制度的限制,那些拥有雄厚资产而无政治地位的富商大贾,他们的房屋住宅在建筑体量上受到严格的限制,为显示富有,只好在房屋装饰上做文章,通过增加数量众多的铺作、斗 、飞檐以及遍施彩绘的方法来达到追求富丽堂皇、引人注目的目的。墓葬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因此此时就流行这种规模不大、装饰繁缛的仿木结构建筑的砖室墓。
北宋中期以前,墓室壁画的使用有严格的控制,只有有相当政治地位的贵族、官吏的墓中方许绘制壁画。唐代东西两京发现的60多座壁画墓,墓主官品基本都在3品以上。北宋初期的情况也大抵如此。但到了北宋中晚期,情况则发生了变化,大量的墓葬壁画发现于“非官不志”[10]的平民墓中,说明墓室壁画这一艺术形式已突破等级制度的藩篱,开始走向民间。使用对象的变化,导致一些传统内容的壁画在墓室中所占的份量的减少、消失或性质的转变。如反映墓主身份地位的仪仗、仪卫图、车马出行图、狩猎图、天象图等。同时,也催生出了一些新的题材内容,如表现家境富足殷实的妇人启门、室内家居环境、牡丹图,家庭和美吉祥的开芳宴图等。
三、艺术特点
从艺术形式上讲,宋墓壁画的直接渊源是唐墓壁画。但由于社会的背景和使用者身份地位的巨大差异,两者在艺术风格的表现上很不一致。
唐墓壁画是为了展现墓主生前所处的社会政治地位,宣扬的是制度、礼仪,是皇朝的恩典。画中的题材多是一些仪卫出行、狩猎和盛大的欢宴、娱乐活动。其背景画面多为壮丽的山川宫苑,其间或车辚辚、马萧萧;或杯盘交错、飞觥流光;或美人如云、衣袂遗香;或楼宇摩天、烟霞氤氲。突出的是豪华、是宏大以及位极人臣的赫赫威仪,这是一种对权与势极度的夸张和渲泄。因此画中总是散发着粗犷、雄浑的气象。
宋墓壁画的主人们,没有官吏们那样的际遇和经历,因此画中内容就自然会有所区别。
官吏们的特征是权势,享受到的是恩宠与荣耀。富豪们的特征是富足。享受到的是舒适与安逸。可以说,仿木结构墓葬从墓葬形制到其中的装饰美术,无不体现着富豪们舒适与安逸的生活特色。他们虽没有出入雄阔辉煌的宫苑楼阁经历,但却拥有挥霍不尽的钱财,因此可以建造既精致典雅,又不失豪华富丽的大宅田庄,甚至把楼宇台阁修进墓葬。
在唐墓壁画中,建筑环境本身只是事件发生的地点,是烘托气势氛围的工具,仅仅是个符号。因此,画家采用了虚描的手法,画出的多是简略的意象。而在仿木结构壁画墓葬中则不然,是为了强调舒适安逸的生存状态。故而,通常采用类似工笔的手法,对任何物体都刻画得精细、准确。比如,在展现房间时,不光刻绘出门窗,就连门窗上的花纹、墙壁上悬挂的字画都会精心的还原出来。对于房间中的陈设,也同样一丝不苟。如日常必用的桌椅、箱笼、衣架、灯檠、带图案的屏风、梳妆台,桌子上摆放的杯盘、注子、注碗,火炉、饲养的花草盆景、猫等,可谓细致入微。有些部位的细节,为了真实,采用模印、甚至预制的方法,不惜工本。这些精微细致的处理手法,使这一类型的墓葬,充满了优美典雅的艺术风格。
参考书目:
[1]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新安县古村北宋壁画墓[J].华夏考古,1992,(2).
[2]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新安县宋村北宋雕砖壁画墓[J].考古与文物,1998,(3).
[3]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新安县梁庄北宋壁画墓[J].考古与文物,1996,(4).
[4]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邙山宋代壁画墓[J].文物,1992,(12).
[5]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嵩县北元村宋代壁画墓[J].中原文物,1987,(3).
[6]洛阳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洛阳市志?文物志[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7]洛阳古墓博物.洛阳古墓博物[M].朝华出版社,1987.
[8]宿白.白沙宋墓[M].文物出版社,2002.
[9]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南京博物院.江苏淮安宋代壁画墓[J].文物,1960,(8,9).
[10]政和五礼新仪[M].卷二一六“凶礼品官丧仪•葬”条.
发表于《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河洛文化专栏200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