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与丝绸之路 历史文化学院 齐秀丽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英武卓绝的西方人缔造了绚丽多彩的西方文明。然而,千百年来,由于素有“死亡之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困扰,茫茫戈壁滩的阻隔,还有绵延不断的喜马拉雅山、喀拉昆仑山、天山等山脉的重重障碍,中西文明长期处于封闭隔绝状态。丝绸之路的开通,彻底改变中西文明的隔绝历史,为中西方文明的融会贯通架起金色桥梁。 虽然“丝绸之路”作为抽象名词到19世纪70年代才被提出,但是作为中西方商贾往来的交通要道,它的开通则是两千多年前的事情。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耗时13载,历尽千难万险,不辱使命,打通了中国与西域的交通线。此后,豪商贵贾纷至沓来,丝绸之路一片繁荣。然而随着西汉政权的衰落,西域地区盗贼频出,商队经常遭到抢劫,商路不得不中断。东汉班超智勇双全,充分发挥其军事与外交才能,制服乱贼,与商路沿线5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从此商路畅通无阻。此时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已经延至洛阳。东汉至隋唐,洛阳以其政治、经济中心地位,成为国际大都会。中国各地丝绸云集于此,再由此输往西亚、欧洲各地。 丝绸之路穿越茫茫戈壁,跨越千山万水,成为中西互通有无的桥梁。丝绸之路以其输往西方的商品中30%以上为供西方上层社会奢侈的丝绸而得名。然而往来于商路上的物品又远不止于此。中国的瓷器也是西方人炫耀身份地位的珍品。为了换取中国的这些物品,西方的金银、珠宝、琥珀、水晶等奇珍异宝,孔雀、犀牛、大象、狮子、骆驼等珍禽异兽,象牙、犀角、玳瑁等名贵物产,纷纷汇集中国。 洛阳作为当时世界的国际大都会以海纳百川之胸襟接纳八方游客。贸易的发展使许多异域商人常驻洛阳。北魏时期,由于国力强盛,确保了通向西域的交通道路,来自西域的商人骤然激增。他们往来于西域与洛阳之间,不断将西域商品带到洛阳进行交易,又将交换来的中国商品从洛阳带回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促进了中西双方间物质方面的互通,而且促进了中西间文化的交流。中外风俗习惯、服用器物相互渗透,胡乐、胡舞盛行中原。中西文化交流的最高成果莫过于宗教的交流。 佛教文化的传入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深刻地接受西方文化。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印度。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佛教经此路传入中国。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一般以东汉明帝遣使从天竺迎回佛像、佛典,并以白马驮至洛阳为标志。这段历史在《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中曾有提及:永平七年(公元64年),“孝明帝夜梦金人,顶有白光,飞行殿庭。乃访群臣,傅毅始以佛对。帝遣郎中蔡 、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前往西域,使于天竺,写浮屠遗范。” 蔡 等人于永平十年回到洛阳。他们此行不仅带回佛法,还请来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到中国讲学。据释慧皎《高僧传》记载,“摄摩腾,本中天竺人,……郎中蔡 ,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