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由我校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洛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郑州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洛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20多位专家参与了大会研讨。历史文化学院、文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师生200余人聆听了研讨。
23日上午,开幕式在我校新校区蓓蕾剧场举行。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潘留占主持。
洛阳学会场照片
校长梁留科致欢迎词,他首先代表学校对中外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对洛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然后他详细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我校近年来转型发展过程中在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在推进河洛文化研究和科研特色打造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洛阳市社科联主席刘红旗表示洛阳市高度重视河洛文化的研究,不断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力度,希望此次通过研讨会把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充分的展现给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也希望聆听专家们对洛阳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分享和交流各位专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洛阳学和河洛文化研究向多层次、多领域、国际化方向发展。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洛阳学这一主题依次作专题报告。报告会由我校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毛阳光教授主持。
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的气贺泽保规教授以《中国中古洛阳与洛阳学的意义》介绍了中古时期洛阳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历史上洛阳与日本之间的密切联系。他还罗列了自己在洛阳石刻文献整理方面所做的工作。他指出:洛阳学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应该由海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来推进。
洛阳学日本学者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杜文玉教授探讨了长安学与洛阳学的关系,他认为洛阳学与长安学在研究领域、研究内涵、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本相同,两者关系紧密,希望两地学者加强联系、相互学习、保持交流,促进洛阳学与长安学的研究,为二者的建设和进一步的发展做出贡献。
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李章郁研究员则系统梳理了洛阳地区出土的唐五代时期宰相与翰林学士的墓志并分析其中历史价值。他指出:随着这类资料越来越多,中、韩、日三国的学者开展联合研究极为必要。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李玉洁教授则从“洛阳地区的史前文化与王城岗古城、偃师二里头文化古城址、位于‘天下之中’的河洛文化”等方面讲述了洛阳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蔡运章研究员强调洛阳的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应充分发挥古都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地方政府应充分保护河洛文化,重视洛阳学的研究。
赵晓军研究员做了题为《洛阳市近年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演讲,主要介绍了孙家洞遗址,伊川徐阳陆浑戎贵族墓地,函谷关遗址,隋回洛仓遗址等洛阳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的王国强教授以“河洛研究数字资源一瞥:兼及相关工作之展望”为题作出报告,他提出了三点建议,努力搭建一个河洛文化研究的资源平台;利用相关网络技术重现古洛阳;建设一个河洛文化研究论著的目录资料库。
下午2时,在教育科学学院会议室,拜根兴、陈朝云、李成制、葛继勇、余昊奎、苏小燕、程金龙、谢琳惠、毛阳光、赵振华等学者相继发言,继续从“洛阳出土唐代碑志的考证”、“复兴洛阳文化遗产的研究、构思与方案”两个方面展开了专题探讨。专家学者们互相交换意见,对研究存在的不足和疑问开展争论与商榷。并就洛阳学的含义、内容、研究方法、构建路径及其与“河洛学”、“河洛文化”的异同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洛阳在诸多方面都对古代东亚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开展洛阳学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应该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继续加大对洛阳历史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共享,将古代洛阳的研究推向深层次。专家们相约明年在韩国继续开展洛阳学的国际学术研讨。
此次国际研讨会是继2010年11月在日本明治大学举行洛阳学国际研讨会之后第二次以洛阳学为主题的国际研讨。更为可喜的是:此次会议又有韩国学者的加入,体现了中、日、韩三国学者对洛阳历史文化地位的认可。此次会议的召开势必会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将洛阳学的研究提升到新的台阶和层次。
下午6时,研讨会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