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资讯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隋唐研究室主任赵晓军博士讲述古代洛阳运河

   隋唐大运河是我国第46项世界文化遗产,洛阳能够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到底有哪些优势?时至今日,原来的河道又在哪里?2018新年伊始,1月5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隋唐研究室主任赵晓军副研究员、博士做客我校,就《洛阳汉唐运河遗址近年考古工作及收获》做了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科研管理处主办,历史文化学院相关专业师生以及我校隋唐大运河遗产保护史料课题组部分成员聆听了此次讲座。

QQ图片20180109205201.jpg

  赵晓军博士结合多年来对洛阳汉唐运河水系的实地勘察成果,对洛阳地区汉唐时期洛河、谷水等重要水系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梳理,并对东汉以及隋唐时期洛阳的漕运情况,具体渠道的开凿、走向、相关水利工程、保存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介绍。之后重点就隋唐时期与运河相关的重要遗址,如回洛仓、含嘉仓等大型国家粮仓以及新潭等进行了介绍,最后认为隋唐大运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汉代及以后漕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先民们大量利用了洛阳自身良好的自然环境与水系优势。,造就了隋唐大运河。同时他也表示洛阳汉唐运河遗址的调查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很多细节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古工作来证实。
 
  报告之后,广大师生针对一些运河相关的问题与赵博士进行了互动,赵博士积极为大家答疑解惑。他表示:欢迎我校师生更多地关注洛阳的历史文化遗产,积极参与汉唐洛阳运河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工作。
 
  赵晓军,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隋唐研究室主任,博士,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隋唐考古及古代度量衡制度研究。曾主持或主要参与了洛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隋唐洛阳城宁人坊遗址、九洲池遗址、隋唐洛阳城水系、隋回洛仓遗址、洛阳汉唐运河遗址调查与古沉船发掘等文物与考古发掘工作,参加项目中2项荣获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次荣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曾被省人社厅和省文物局评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先进个人。已独著或合作出版《先秦两汉度量衡制度研究》《洛阳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等著作4部,发表论文近40篇,现正主持“洛阳汉唐漕运水系调查与沉船遗址发掘”“中国计量史•度量衡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发掘报告”“东周王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文字:历史文化学院张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