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资讯

百余位专家共聚我校探讨交流大运河文化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4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和我校联合主办的“大运河文化论坛”在我校举行。

  14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成均楼B106举行。原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殿魁,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柳忠勤,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炳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退耕还林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青松,我校校长梁留科,中国文物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院长付崇兰,首都师范大学原校长宫辉力,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袁凯声,洛阳市副市长魏险峰等出席会议,来自运河沿线八省市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90余篇,并结集出版。

  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潘留占主持。梁留科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史,以及前期在大运河研究上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与各位专家共同推进大运河研究成果的创新、利用与开发。学校作为古都洛阳以人文学科见长的高校,也愿意为专家学者的研究提供帮助与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共同推进隋唐大运河历史遗产的保护与活化。

  杨炳旭介绍了洛阳的历史和现状以及近年来洛阳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成绩,强调了洛阳在隋唐运河中的地位。他表示,洛阳市对于隋唐大运河研究高度重视,将其视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现已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隋唐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列为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杨炳旭对我校在大运河研究中的辛勤耕耘予以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此次会议是高规格、高水平学术会议,其必然为洛阳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并将在全国起到强烈的示范作用。

  袁凯声代表河南省社科院对大会召开表示祝贺,他介绍了河南省社科院在河南文化研究、黄河水利史研究的历史和成果,表示今后将在省内依托各高校成立大运河研究院及相关研究中心,进一步推进大运河研究的深化和研究范围的扩大,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智力和文化支持。

  周建介绍了此次大运河论坛召开的系列筹备工作,并肯定了前期活动中所提出的诸多建议。他认为将大运河沿岸考古发掘设为重要专项,将对大运河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他表示,洛阳市及洛阳师范学院在大运河研究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大运河文化论坛的召开,正是洛阳师范学院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使命和担当的彰显。

  论坛报告会由柳忠勤主持。李殿魁基于其对黄河治理以及水利建设研究30多年的关注,结合黄河的治理传统,以具体水利建设为例讨论了黄河与中国大运河的关系,强调洛阳市对黄河治理、大运河开发有责无旁贷的义务和担当。他认为,结合以往水利建设的研究经验,应将华北平原的优势进行整合,山东、河南等多省市应该协同合作。

  付崇兰在回顾大运河开凿历史的基础上,指出洛阳市应该充分利用古都历史和隋唐大运河的宝贵遗产,打造大运河遗址公园与博物馆,大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走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文化特色之路。他提出,在新时代,我们对中国运河文化遗产认识和传承,不仅要从运河文化史的角度来认识,还要从国家交通地理的发展研究来认识大运河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意义。

  张廷皓站在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立场上,强调了大运河的特殊性,认为其与一般的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有所区别,因此在大运河文物保护上要统筹协调。在如何理解和开发大运河文化带上,他强调动态性是大运河的常态,要在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基础上协调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各方面关系的平衡。他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对于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系列可行性建议。

  李青松从生态视角谈了隋唐大运河的新功能新使命,他认为相对于京杭运河来说,以往对于隋唐大运河的价值认识不够,应该重新找回隋唐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并重新评价其功绩。他认为隋唐大运河之所以被历史遗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历史问题等是主要因素,如何在治理和保护水利中恢复隋唐运河以往的生态系统和文化氛围,成为解决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他建议应该采取对运河进行清淤疏导、营造防护林体系、恢复湿地滩涂的植被等方式修复运河两岸自然生态系统,且应该成为国家层面的工程。

  宫辉力以《时空之旅——唐诗宋词的大运河》为题,介绍了唐诗宋词中的大运河。他指出,大运河繁荣于唐宋,也促进了唐宋诗词的繁荣。大运河之大,是其对社会经济、文化历史、人们生活的辐射力、影响力之大。在这个意义上,描写大运河的诗词,既发生在运河上,又发生在与其紧密关联的方方面面。运河古诗词在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大运河及其影响区域的社会状况、人文风貌、生活方式以及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是我们时空之旅的历史记忆之河。

  张占仓总结概括了历史上隋唐大运河为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他指出,大运河是太平盛世的奇迹,我们必须有历史眼光,站在创造历史奇迹的高度,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全球唯一既承载中华民族历史标记又具有现代文化创新意义的标志性工程,充分彰显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立足于国际视野高起点规划,再创人间奇迹。

  梁留科强调,洛阳集千年运河、丝绸之路、万里茶道、世界古都的身份于一身,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隋唐大运河作为沟通南北交通要道的漕运时代已经结束,但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活化”之河的时代已然开启。在新时代,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些遗产,赋予它们新的意义,是隋唐大运河遗产活化中需要关注的焦点。因此,需要从保护性利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个方面活化隋唐大运河遗产,弘扬隋唐大运河文化。

  大会主题报告后进行了专题研讨。与会专家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围绕“隋唐运河洛阳城市与商业变迁研究”“隋唐大运河历史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大运河沿岸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发展研究”四个主题展开深入交流,针对运河历史研究、遗产保护、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等具体问题各抒己见,讨论十分热烈。

  通过研讨,专家认为,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起点城市,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更在丝绸之路、万里茶道中起到重要作用;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时,要注意全面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统一,给予隋唐大运河与京杭运河、浙东运河同等的政策考量和发展机遇;有必要建设国家级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构建隋唐大运河黄金旅游带,并将这些重大专项项目尽早提上日程。

  研讨会闭幕式由袁凯声主持。他对四个小组的专题研讨情况进行了点评,指出大运河既是辉煌的过去,又代表着美好的未来。我们应齐心协力,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加强运河沿线兄弟城市的联动与协作,共同挖掘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好运河文化遗产,联手打造高层次的运河文化研究与传播平台,推出运河文化项目与产品,传承与弘扬运河历史文化,努力将隋唐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为贯穿省域的经济与文化的纽带,形成运河沿岸的文化共同体,共同推动中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01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开幕式现场

01专家报告会现场

专家报告会现场

02原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讲话

原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讲话

03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殿魁作主题报告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殿魁作主题报告

04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柳忠勤主持专家报告会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柳忠勤主持专家报告会

05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炳旭讲话

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炳旭讲话

06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退耕还林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青松作报告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退耕还林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青松作报告

07校长梁留科致辞并作主题报告

校长梁留科致辞并作主题报告

08中国文物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作报告

中国文物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作报告

09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院长付崇兰作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院长付崇兰作报告

10首都师范大学原校长宫辉力作报告

首都师范大学原校长宫辉力作报告

1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作报告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作报告

12省社科院副院长袁凯声讲话并主持论坛闭幕式

省社科院副院长袁凯声讲话并主持论坛闭幕式

13副校长潘留占主持论坛开幕式

副校长潘留占主持论坛开幕式

14专题报告会

专题报告会

16 分组专题研讨

 分组专题研讨

15(与16拼成一张)分组专题研讨

分组专题研讨